3、简述我国古代 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

简述古代中国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线索公文: 1。在古代,创造了“结体笔记”的方法。2.到了商代,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甲骨文书。3.西周时期,为了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和起草文书的官员。4.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书的确立时期。“蜀”和“走”出现在秦朝,是中国最早的登高。汉代出现了“张”、“表”、“术”。

4、指出唐代 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公文"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用来记录、传递和保存管理国家政治经济事务的官方信息的重要工具。中国的古代公文既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许多优秀篇章具有借鉴和批判继承的价值。古代公文包含了很多知识,如天文、地理、官职、科举、宗法、宫室、事物、丧葬、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重大事件等。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需要进一步发掘。

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元稹被饮食部尚书袁外郎任命为太庙大夫。从此,他迈出了改过自新的一步公文。初唐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隋代,几乎完全承袭了梁、陈注重辞藻华丽、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这种文风不仅影响行政效率,而且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第一个发起者是部长施立。开三年(583年),呈上皇帝的书,经历了浮华文风的损害,要求朝廷“筛轻佻,止华伪”。

5、隋唐 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

文起源于上古至战国,萌芽于秦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六朝,变于唐宋。这是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风格。骈文公文自形成以来,在中国政治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致力于探讨隋至中唐时期骈文的改革公文骈体公文改革家鲁直的卓越成就。六朝时期,骈文体公文的发展走向了极端,造成了公文-2/一味追求技巧而忽视其实际作用的局面。

6、隋唐 公文文风改革原因

隋代早年梁、陈的形式主义文风几乎是完全承袭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这种文风不仅影响行政效率,而且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第一个发起者是部长施立。开三年(583年),呈上皇帝的书,经历了浮华文风的损害,要求朝廷“筛轻佻,止华伪”。隋文帝隋文帝采纳了李阿什的建议,并于次年上书天下大将军,于公于私都有记录,违者受罚。

唐朝建国之初,高祖李渊在武德元年(618年)发表《诫以疏伪》改革文风,严厉批评“循规蹈矩,太过分了。申请做贼,却不肯说出来”,“信口开河,用丰数纸,不顺从身体,也是会丢东西的”,初唐时,唐太宗、魏徵、陈子昂等。都对改革文风发表了意见,魏徵和陈子昂也在写作 practice中做出了表率,写了许多平实的公文,对文风改革影响很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隋代  公文  写作  隋代公文写作  
下一篇